他是救下数百人的勇士,本该享受属于英雄的荣光。
然而在命运的捉弄下,他却被诬蔑成了恐怖分子。
前同事、媒体、FBI、无知民众……千夫所指,积毁销骨,跳进黄河都洗不清……
这是一场真实的悲剧。
1
1996 年 7 月 27 日。
零点时分。
亚特兰大市,奥林匹克世纪公园,一名叫朱维尔的保安正在巡逻。
8 天之前,第 26 届夏季奥运会在此地盛大开幕。
奥运会期间,这座公园里游客如织,大家喝酒、听歌、看比赛转播。
凌晨时分,公园里依然人头攒动,围观着现场表演。
朱维尔对那些震耳欲聋的音乐毫无兴趣,他所有的专注力,都在现场的每个可疑人物身上。
用同事的话来讲:「这人有点『过分负责』了。」
虽说只是个保安,但朱维尔却把自己当成了中情局特工,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疑点。
span>
哪怕是流浪汉吃剩的披萨,他都要俯身查看,然后捡起来丢进垃圾桶。
没想到,这份警惕和责任感,真的让他有了意外的发现……

图 1 奥运会期间,人头攒动的公园
凌晨 1 点左右,朱维尔望见远处的花坛边,围着一群买醉的半大孩子。
他飞奔过去:「你们年龄到了吗?毛还没长齐就喝酒?」
「关你屁事啊?」
「信不信我这就给你丫铐上!」
见这个胖大叔吹胡子瞪眼,小孩们翻了个白眼,扔下酒瓶,一哄而散。
就在一瞬间,朱维尔的目光,聚焦在了一个地方。
那是附近的一把长椅。
长椅底部,有个军绿色的背包。
包很大,而且塞得很满。
如果是旁人,估计当成是路人遗落的,打个哈哈就过去了。
但朱维尔不一样。
他满脑子里想的都是……万一里头是个炸弹,咋整?

图 2 长椅上的背包
「遇到不明物体,不要触碰,应立刻上报,走程序……」
朱维尔喃喃自语着,默念保安操作章程。
盯着背包看了好一阵,他没碰一指头,更没打开它,而是掏出手机,把这一发现汇报给了当地警局。
恰好就在几分钟前,警长刚接到个匿名电话,说有炸弹藏在世纪公园里。
当时他还没太在意,如今听朱维尔这么一说,猛吓得一个激灵。
防爆专员阿林立刻动身,赶赴到公园的那把长椅前。
冒着危险,阿林俯身趴在地上,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背包,拿手电筒朝里一照……
里面真的塞着三枚炸弹!
他还不放心,又仔细多看了几眼。
——都是导线缠着雷管的,真货。
而且,还有个计时器样的东西,在走数字……
霎时间,冷汗沁满了阿林的
额头。
他扯着嗓子大吼:「赶紧安排疏散!立刻!马上!」
朱维尔也吓了一大跳,但立刻便镇定下来,冲向附近的人群:
「大家伙儿,请立刻离开公园,我们发现了可疑的包裹。」

图 3 疏散现场人群
为了防止过度惊慌,他刻意没有说出「炸弹」那个词。
大多数游客们都很配合,在他的指挥下迅速往出口奔逃。
但也有些喝大的,完全不当回事,挥舞着酒瓶照样嗨:
「炸……就、就炸他妈的呗……」
话音未落,一声轰然巨响。
强烈的震荡波,把朱维尔和身后的人一起掀翻在地。
炸弹内的钉子,匕首雨一般飞溅,插进草坪的泥土之中。
喧闹的公园,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
,又随即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和哀号。
2
朱维尔挣扎着起身,只见硝烟之中,一位中年妇人躺在不远处,头顶插着枚弹片,血流遍地……
另一边,阿林昏倒在地,神志不清。
朱维尔觉得晕头转向,但还是努力地走向茫然无措的人群,引导他们疏散离开。
直到这时,大批警察才赶赴现场。

图 4 炸弹爆炸现场
朱维尔远远朝他们大喊:
「这里有伤员,还有那边,有不知谁家的孩子!」
在他的协助下,警方渐渐稳住了局面。
最终,这场震惊全美的世纪公园大爆炸,共导致 2 人死亡、111 人受伤。
可以想象,如果不是朱维尔的警惕和责任心,这个数字恐怕会增加很多倍。
这天之后,大群记者潮水般挤在他家门口。
NBC 的记者问他:「你救了那么多人,此刻心情怎样?
>」
不善言辞的朱维尔谦虚道:「嗐,都是本职工作啦……咱就是吃这碗饭的。」
很快,他就上了 CNN 的头条,又被《今日美国》请去做脱口秀。
在节目和采访中,他始终保持着那份腼腆,回答基本都是:「是的,对的」。

图 5 朱维尔和母亲
全美人民都听说了,是这个默默无闻的胖保安,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。
朱维尔也很享受自己成为了英雄这件事,但他并没有想过啥升职加薪,只是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。
唯有到了晚上,和母亲通电话时,他才会把这份激动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:
「妈,这感觉实在是爽爆了!我甚至觉得,之前吃的苦都值了……」
「儿子,我就知道你会被上天眷顾的……」
然而,现实,有时比剧本更讽刺,更无情。
朱维尔英雄的荣誉只维持了短短三天。
他更加不会意识到,一场多么可怕的噩梦即将缠上他。
让他从天堂,直坠地狱。
一天早上在单位执勤时,迎面而来的同事詹森甩来了一句:
「老兄,你看了今天的报纸吗?」
「没啊。咋了?」
「……有人说那个炸弹是你搞的。」
「什么鬼?!在说什么屁话啊!」
朱维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「别急别急,喏,你先看看。」
那是份刚出炉的《亚特兰大日报》,头版新闻的标题就是:
【FBI 怀疑,
『英雄』警卫或许亲自安放了炸弹。】

图 6 《亚特兰大日报》报纸头条
这篇文章,用了一整篇头版报道,通篇都在指向朱维尔自导自演,他才是那个「真凶」。
看到一半时,朱维尔已经满头冷汗直冒。
再往下看,他两眼一花,差点要昏倒在地。
「这……这纯属诬蔑……」
詹森扶住他,把他拉到一旁的椅子上。
「根……根本不是那样……」朱维尔喘着粗气,衬衣全湿了。
当天下午,另一家《亚特兰大宪法报》也跟进了,相似的笔触,也在影射朱维尔就是那个炸弹背包客。
当晚,NBC 新闻更是赤裸裸地暗示,朱维尔疑似有罪。
这一来,全美舆论炸锅了。
span>
英雄其实是个罪犯?这岂不是彻底的愚弄?
愤怒的人们冲到了朱维尔的住处,朝窗户投掷石块和臭鸡蛋,还把油漆泼在他的车上。
朱维尔只能坐在客厅的地板上,一言不发,默默承受这一切。
他不知道该如何辩解。
一开口,反而越描越黑。
为什么突然之间,一切就变了呢?
百思不得其解。
显然,他并不会知道,FBI 其实早就盯上了他……
3
就在爆炸案发生后不久,FBI 就调查了朱维尔的背景。
他们觉得这个人身上,似乎有问题。
「他身上有案底。」
「犯的是什么事儿?」
「冒充警察。」
原来,11 年前,朱维尔是迪卡尔布县一座公寓楼的保安。
某天夜里,他听见楼里某个房间异常喧哗。
那是一场深夜聚会,男男女女的欢愉声不绝于耳。
朱维尔想
=" fw-cl ">,闹出这样的动静扰民,是完全不能接受的。
可作为保安,他并无权干预,唯一的处理办法,就是报警。
然而,他并没有这么干。
穿着制服的他,敲开了那间屋子的大门。

图 7 朱维尔冒充警察
「我是警察,你们在闹什么?他妈的给我立刻停止!立刻!」
一屋子光着身子的男女,目瞪口呆地望着门口这个一脸严肃的胖哥。
有人赶紧关掉了音响:「抱歉,警官。」
然而,有个鸡贼的哥们却发现,这位「警察」居然穿着保安的衣服。
「那、那啥,您能出示下警官证吗?」
朱维尔没想到还有这一出,他一时语塞了:「那啥……我没带。」
「我说,您不会是个冒牌的吧……」
就这样,来「执法」的朱维尔,居然被执法对象反将了一军。屋里的派对青年报了警,把他抓去了局子。
他不但丢了工作,还留下了犯罪记录。
就在 FBI 调查取证时,一些新的疑点又出现了。
原来,朱维尔还曾经在一所叫作皮埃蒙特的学院里当过保安,但没干多久就被开除了。
这一点,也引起了 FBI 的注意。
当特工前去学院询问时,院长居然不顾身份,破口大骂:
「这家伙就是整个一沙雕啊。」

图 8 皮埃蒙特学院校长
「您给详细说说?」
「他就喜欢拿个鸡毛当令箭,多次过度执法。」
在院长口中,
特工们了解到,朱维尔经常骚扰学生。
有一次,他撞见某个学生在走廊里喝酒,便上前制止。
学生觉得,这种事情过去都是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的,毕竟年龄也快到了。
没想到,朱维尔却吼道:「差几个月也是差。」
交涉过程中,这名学生生气顶撞了他几句,便被朱维尔一把推倒在地。
「就一破保安,真拿自己当根葱了?」
院长滔滔不绝,又供出了另外一件事。
原来,皮埃蒙特学院门外紧挨着一条高速公路。
有一次,恰好驾车准备进学校的朱维尔,看见有人超速行驶,便开着自己的车,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。
两人在高速路上一通狂飙……
最后,朱维尔靠撞烂了对方的半边车身,才逼停了那人。
——就为了给那台车贴张罚单。
具体的执行,还不归他管。
「一
个保安,尽干这些惹是生非的,你们说他是不是有病?」
最后,院子抛下一句话,令 FBI 特工们深以为然:
「这个人,就爱装英雄,为了博关注,他什么疯事都干得出来。」
4
根据调查到的信息,FBI 很快就给朱维尔描绘出一张侧写:
【失意的白人男子、退伍军人、安保人员,多次过度执法,一心一意想要当英雄。】
这份侧写的潜台词,也不言而喻了:
世纪公园的爆炸案,如果是朱维尔自导自演的一出戏,也完全说得通。
更重要的是,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。
12 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,就有一件几乎一模一样的事件。
当时,一名叫皮尔森的警官,在一辆运送土耳其运动员的大巴车底部,发现了一枚炸弹。
皮尔森「奋不顾身」
pan>,将炸弹抱出来很远,并拉坏了其中一根电线,让其瘫痪。
当时消息一出,也是全美轰动,皮尔森被奉为英雄。
甚至还得到了土耳其方面的夸赞。
然而,经过一系列调查发现,这枚炸弹其实就是皮尔森自己造的。

图 9 皮尔森事件的报道
在各种铁证之下,皮尔森也承认了这一切。
而之所以演这么一出,就是因为他在警局里常年不被重视。
这个边缘人想通过这起伪造的爆炸案,让自己成为民众的英雄、警局的焦点。
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这和亚特兰大的案子简直如出一辙……
FBI 的专家甚至提出了一个理念,叫「英雄式杀人」。
所谓「英雄式杀人」,就是指渴望得到社会认可,但又不会真的杀人,只是通过救助被害人,来达到成为英雄的目的。
这样的人,一般都是独自策划,独自作案。
而向来独来独往的朱维尔,似乎相当契合「
n>独狼炸弹客」这一形象。
不过,这些调研还属于 FBI 内部讨论,可是,某个神通广大的记者,却通过收买内部人员,搞到了一手消息。
此人叫作凯茜,是《亚特兰大宪法报》的一名女记者。
坊间传闻,她靠出卖色相,才从 FBI 专员那里搞到了第一手资料。
更居心叵测的是,FBI 方面尚未给出定论,此人便言之凿凿地在文中写道:
【理查·朱维尔……符合独狼炸弹客的形象。】

图 10 朱维尔
她还给出了假设的场景:
朱维尔自己制造了炸弹背包,放在长凳下面,然后冲向世纪公园几个街区外的公用电话,拨打 911 报警。
随后,他跑回长凳附近,假装「发现」了炸弹,并英勇地把人们带离了危险。
总之,媒体这么一曝光,朱维尔彻底卷入舆论风波了。
人们有多崇
拜英雄,就有多愤恨这种「作假的」英雄。
墙倒众人推,越来越多人通过媒体曝出朱维尔可疑的信息,把他的「劣迹」推向风口浪尖。
一位朱维尔的同事说,似乎见过他有一个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背包。
另一个高中同
最低 0.3 元/天开通会员,查看完整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