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健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以下犯上:红炉点雪小蛮腰 > 第 5 节 碧玉妆成

     母后落过一次水后好像变了个人。

从前她只会反复地叮嘱我:「别和二皇子争。」

现在她却诱哄着问我:「玉舒,想坐你父皇的龙椅吗?」

我对母后的变化很满意,决定先不告诉她我也重生了。

1

我是中宫嫡出的二公主封玉舒,我母后是父皇白月光的替身。

父皇年少为帝,手里没什么实权。

但他却有着一副好皮囊,也正因如此,他才能娶到我母后。

不只母后,宫里还有好多娘娘都是在父皇那副皮囊的蛊惑下踩着家世进宫的。

除了徐贵妃。

徐家门第不显,我父皇刚登基那会儿大抵是瞧不上的。

后来徐贵妃进宫的时候,前头进宫的那些娘娘已经死的死,倒的倒了。

不过我母后还是皇后。

可能是因为我外祖家还没倒下,也可能是因为她那张与徐贵妃有八分肖似的脸。

当年她见了徐贵妃一眼后,再也没出过凤仪宫,还三令五申地告诫凤仪宫的人不许和徐贵妃宫里的人来往。

就连我去找封彦珩玩,她也要反复地叮嘱我:「别和二皇子争。」

父皇盛年时为了百姓操劳过度,后宫里的人都换了一茬儿了,他膝下子息仍旧不丰。

母后身边的青姑姑告诉我,我本来还有一对龙凤双生的兄长和阿姐的,可惜他们不到周岁便双双地夭折了。

好在徐贵妃不似母后那般福薄,生下还养大了二皇子封彦珩和一对孪生公主。

父皇吃过几次闭门羹之后,再没有踏足过凤仪宫。

此后徐贵妃宠冠六宫,她的儿女也受尽父皇宠爱。

母后去世那日,封彦珩被立为太子。

母后下葬那日,听闻徐贵妃哭晕了过去。

我有些怀疑,说她是乐晕过去倒还有几分可信。

后来我就和青姑姑在婉玉宫里关起门来过日子。

直到父皇驾崩,封彦珩成了皇帝。

这时候他突然想起来还有我这号人,说要把我送去蛮夷部落和亲。

和亲的旨意是他亲自送到婉玉宫来的。

青姑姑哭着抱住他的腿哀求他放我一马,被他一脚踢开。

我忍了又忍才能平静地开口问他:「如今我朝兵强马壮,蛮夷丝毫不敢来犯,缘何要让我去和亲?」

「朕初登大宝,有劳皇姐替朕恩抚蛮夷各部。」

他说话的时候我在想,若是当初他在荷花池落水的时候,我没救下他就好了。

封彦珩让人把婉玉宫看得严严实实,我绝食三日也没能让他改变主意。

我去和亲的前一晚,青姑姑用她绣花时惯用的剪子了结了自己。

「公主、徐太后,不会,给咱们,留活路的……」她说完这最后一句话就在我怀里咽了气。

封彦珩送来的婚服比青姑姑胸口涌出来的血还要红,他还特地点了梁呈小将军送我至蛮夷。

说起来我幼时还见过梁呈一面。

梁信将军大退蛮夷后,带着夫人和小儿子梁呈入宫觐见。

当时父皇还同母后玩笑说要给我定个娃娃亲。

那个时候徐贵妃还没入宫。

我在宫门口见到梁呈,他脸上还能瞧出几分儿时的模样。

「麻烦你了,梁将军。」想到后面的事或许会连累他,我有些许歉疚。

不过他好像没听到似的,直到我拔剑自刎于宫门前,他那张冷脸上才出现了别的情绪。

2

「公主,快醒醒,皇后娘娘出事了!」我被绿意的声音吵醒的时候,脖颈上好像还隐隐作痛。

彻底地清醒过来我才想起,和我一起长大的绿意早就被徐贵妃调出婉玉宫了。

「公主?」绿意唤了我一声。

「绿意,现在是哪一年?」

「公主睡糊涂了?现在是兆宁十二年啊。」

绿意一边回答我一边麻利地为我穿衣:「贤妃和惠妃在荷花池边起了争执,皇后娘娘正好路过就劝了劝,没想到却被推了一下掉进了池子里。

「这会儿娘娘还没醒呢,贤妃和惠妃正跪在凤仪宫,陛下也正往凤仪宫去。」

我顾不得绿意的絮絮叨叨,心里颇为震撼——我重生回了我六岁的那年,也是徐贵妃入宫的那年。

上一世,母后落水这事儿发生之后便是贤妃母家倒台,悬梁自尽,惠妃意外地小产,被打入冷宫。

那时人人都以为这是因为父皇爱极了母后,母后也常常觉得愧对贤妃和惠妃。

直到她幽居凤仪宫时才想明白,父皇这是在为徐氏铺路呢。

我到凤仪宫的时候,贤妃和惠妃还跪着,母后正靠在父皇怀里喝药。

「玉舒来了!」母后看见我就坐起身朝我招手。

我到她跟前关切地问了一句:「母后好些了吗?」




     母后紧紧地抱着我,像是什么失而复得的宝贝:「母后没事。」

父皇安抚地揽住母后的肩:「朕会为你讨回公道,不会轻饶了她们。」

「陛下,两位妹妹是无心之失,方才也受了惊吓。」

不等父皇反驳,母后就吩咐青姑姑让人把贤妃和惠妃送回宫,又从殿里点了两位太医跟着。

这倒是上一世不曾有过的。

父皇见母后不领情当下就将药碗往托盘上一摔:「你好好地歇着吧,朕还有政事要忙。」

说完他就离开了。

母后并没有在意父皇的不悦,反而扶住我的肩头认真地问我:「玉舒,你想坐你父皇的龙椅吗?」

我想啊!我太想了!

坐上了父皇的龙椅,我才能护住绿意,护住青姑姑。

我高兴了就让上一世的徐太后吃几口热饭,不高兴了就把封彦珩送去蛮夷和亲。

可我没有这么对母后说,只是端出一副六岁女孩的懵懂样子懦懦地问她:「母后,我可以吗?」

母后听了这话高兴极了,伸手揉了揉我的脸蛋:「你当然可以,母后会帮你的。」

她说这话时眼里有我不曾见过的光彩。

我隐隐地猜到,母后也重生了。

如今父皇还没有完全掌控住朝堂,徐氏也还没有入宫,一切都还来得及。

既然如此,我决定不告诉母后我也重生了。

母后有这个想法,我愿意给她这个机会弥补上一世的遗憾。

我也乐得做一个不谙世事、坐享其成的公主。

「娘娘,赵太医诊出惠妃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。」

青姑姑来禀报这事的时候,母后并不意外。

「送些补品过去,找两个可靠的太医看顾好惠妃这一胎。」

青姑姑领命退下后母后又嘱咐我:「今后你便搬来凤仪宫与我同住,众嫔妃来请安时你也在一旁看着。

「玉舒,龙椅不是那么好坐的。」

我看着母后眼里跃动的野心,心里的兴奋都快溢出来了。

3

我三岁时,父皇便把婉玉宫赐给了我。

婉玉宫雕梁画栋、金碧辉煌,处处彰显着父皇对我的疼爱。

还有大胆的宫人私下里调侃说陛下是怕公主打扰了他和皇后娘娘。

说来说去也都是父皇对母后和我的恩宠。

母后让我搬到凤仪宫并没有事先知会父皇,等父皇知晓了不知会是怎样一番情形。

不过这都不是我应该关心的事,毕竟眼下我只是一个六岁孩童。

我如今年纪尚小,众嫔妃来给母后请安时,我坐在一旁困得直点头。

「二公主真是乖巧,困成这样了还要陪着皇后娘娘。」惠妃得了好消息,也有心情开我的玩笑。

贤妃和她向来不对付,想着法子泼她的冷水:「说不定惠妃姐姐这次也能给二公主添一个如她一般乖巧的妹妹呢。」

惠妃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,父皇膝下只有我一个公主,她自然是想添个皇子占住先机的。

「公主也好,皇子也好,都是陛下的孩子,也不知道贤妃妹妹的孩子什么时候能出来和两个孩子做伴。」惠妃皮笑肉不笑地戳贤妃的心窝子。

「你……」贤妃当下便有些挂不住。

贤妃的兄长和惠妃的父亲在前朝得势,眼下宫里也就她们俩有几分圣眷。

她们在这儿斗法,母后都没说话,别的妃嫔更是低着头装聋作哑。

「行了,时辰不早了,都散了吧,贤妃和惠妃留下来陪本宫说说话。」

母后适时地发话,将如坐针毡的众人打发走了,这下轮到被留堂的贤妃和惠妃如芒在背了。

「娘娘,臣妾昨日冲撞娘娘实属无心,请娘娘饶恕臣妾。」惠妃只当是母后记恨昨日落水之事,见众人离开后她护着肚子便跪了下来。

贤妃不明所以,可她清楚昨日的事自己也有份,于是就跪在了惠妃旁边。

「两位妹妹这是做什么?别把玉舒吓着了。」

母后亲自把她们扶起来,还搬出我这个孩子来缓和气氛。

「昨日之事,本宫不会追究。

「可是你们入宫也有五年了,怎么还如此莽撞?

「在这宫里,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,留住陛下更不容易。

「就算不为自己,为了孩子和家人,你们也得谨慎些。

「陛下最是重情,你们安分些,陛下是不会亏待你们的。」

贤妃和惠妃听了这番话齐齐地屈身应是,母后见了点点头好像很满意。

随即又扯闲天似的继续开口道:「在宁国公府伺候过陛下的那个乳母徐吴氏,陛下不就没有亏待她那一家子吗?

「听说徐吴氏的长子如今就在贤妃兄长手底下任职。

「徐吴氏的小女儿生得国色天香,如今成了新寡,若是陛下有意,说不定她还有机会与我们做姐妹


     呢。」

贤妃和惠妃听到此处就变了脸色。

平日里她们俩拈酸吃醋都是些小打小闹,徐氏和父皇可算得上是青梅竹马,若徐氏真入了宫还有她们俩什么事?

贤妃和惠妃各怀心思地离开凤仪宫之后,母后又回过头来问我:「玉舒觉得徐氏会入宫吗?」

我点了点头。

母后没有追问我缘由,只是爱怜地摸了摸我的头。

4

徐氏还是入宫了,在惠妃生下一个女儿之后。

惠妃生产那日,母后见了襁褓里的小公主神色有些复杂。

依我看,母后是想扶一个皇子做靶子,所以看见公主有些失望。

但是这个初生的孩子也有幸不必经历那些腥风血雨。

惠妃平安地诞下了三公主封玉和,贤妃也没出什么意外。

她兄长得了消息,想法子把徐氏的兄长从手底下调走了。

之后再清查手上的公务,果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。

没能顺利地处置贤妃和惠妃,也就意味着父皇在前朝还受制于人。

再加上母后一连几个月的冷待,父皇已经有些急躁了。

这个时候母后提出不如选些新人入宫,也好为父皇开枝散叶。

想到已经守寡近一年的徐氏,父皇答应了。

这回徐氏入宫时可不如上一世风光。

贤妃和惠妃还在,上一世一入宫便封妃的徐氏如今只能屈居嫔位。

不过父皇还是给了她一个封号以示恩宠。

「陛下赐给她的这个『如』字,应当是如意的如吧。」

贤妃一边逗弄着惠妃怀里的小公主,一边揶揄道。

上一次留堂之后,她们二人便时常来凤仪宫找母后闲谈。

后来又多了一个小娃娃。

「陛下如意,如嫔可不一定如意,老宁国公举家离京十几年,他们徐家也占了十几年的好处,怎会是个嫔位就好打发的?」惠妃言辞间十分看不上徐家人。

老宁国公是父皇的外祖父。

当时皇祖父昏聩又多疑,以忤逆不孝为由处置了几个成年的儿子。

父皇两岁时,皇祖母便借口他体弱多病,将他送去宁国公府休养。

因着老宁国公手握兵权,父皇才得以从宫中脱身。

伺候父皇的人包括乳母徐吴氏在内,都是宁国公府精挑细选出来的。

父皇在宁国公府长到十六岁时,皇祖父驾崩,父皇才被迎回宫做了皇帝。

皇祖母是将门虎女,不但为父皇守住了皇位,还在父皇刚登基时就做主从宁国公手里收回兵权,又提拔了惠妃的父亲和梁信将军等几员大将。

老宁国公交出兵权后就举家离京了。

父皇在宁国公府住了十几年,对外家情谊深厚。

宁国公府搬出京城之后,父皇便把留在京里的乳母徐吴氏一家当做作外家一般看重。

年节时的恩赏不曾断过,徐家的子孙也都得了闲职。

只不过徐氏的兄长略微出众些,才在吏部做了一个有点实权的小官。

若不是有规矩地拘着,父皇怕是还要给他们爵位。

「陛下真是糊涂!」贤妃想起她兄长险些被徐家人暗害的事,恨恨地低叱了一句。

「糊涂的可不是陛下,」母后轻轻地摇着手里的扇子,「惠妃,你说呢?」

惠妃有些走神,母后点到她时她吓了一跳,手里的拨浪鼓掉到地上,惊得玉和大哭起来。

「哎呦,你想什么呢!」贤妃熟练地从她怀里抱过玉和哄着。

我都能看出惠妃是心里有鬼,母后却没有深究:「惠妃是乏了吧?带着玉和回去歇会儿吧。」

贤妃还不愿意走:「娘娘,咱们还没商讨出一个对付如嫔的法子呢。

「你们有在朝堂上得力的父兄做倚仗,还怕一个小小的如嫔不成?」

「莫非你还想同她争陛下的一颗真心?

「本宫以为,平安地渡过了一劫,你们该有些长进了。」

母后说完就离开了,我也放下手里作掩护的糕饼跟着母后一同离去。

「可瞧出些什么了?」母后随口问我。

「惠妃推母后落水,是父皇的授意?」

母后对我赞许地笑了笑:「玉舒可比你父皇聪明多了。」

5

有贤妃和惠妃一左一右地架着,父皇分给徐氏的恩宠也少了许多。

她入宫半个月后方才承宠。

承宠次日,徐氏来凤仪宫请安。

众嫔妃是第一次见她,待看清她那张脸之后,都不约而同地屏气凝神起来。

其中缘由母后和我都清楚——不过是因着徐氏和母后长得有八分相似。

如今的如嫔比当初的徐贵妃要低调许多。

徐贵妃喜爱华丽的衣裳首饰,就连发髻也要梳得别具一格。

如嫔却穿得十


     分素净,简单的发髻上只插了两支玉簪。

徐氏稳稳当当地行过礼后,母后大方地叫她起来,还照例赏了些首饰。

「如嫔妹妹与陛下自幼相识,情谊非同一般,娘娘给的赏赐可会厚重一些?」

惠妃试图缓和一下殿上的气氛。

贤妃却夹枪带棒地想压徐氏一头:「自幼相识又如何?如嫔是二嫁入宫,依我看赏赐还得少一些。」

如嫔对这些话置若罔闻,面上始终挂着得宜的笑。

可到了晚上,父皇却不顾宫人阻拦闯进凤仪宫发了好大一通脾气。

「江纯微你放肆!

「嫣桐做错了什么,要被你这般羞辱?

「朕与嫣桐本就两情相悦,若不是你,如今的中宫皇后就该是她徐嫣桐!」

我听了父皇这番无理取闹的话只觉得母后说得对:我的确比父皇聪明许多。

「陛下何不废了臣妾,让如嫔来做皇后?」母后都没正眼看父皇,轻飘飘一句话就浇灭了他的满腔怒火。

父皇心里清楚,不可能的。

父皇也是有野心的,不过皇祖母去世后,他就只会用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来收拢权力。

今日纳一个文官的妹妹,明日纳一个武官的女儿。

若是能像上一世那样碰个大的,他这会儿无理取闹也能多几分底气。

可惜,贤妃和惠妃如今还活蹦乱跳的,母后对他也没有从前那般死心塌地了。

母后出身「一门三相」的江家,如今江家的家主是母后的同胞兄长,也是江家的第三位丞相。

当初外祖父不同意母后嫁给父皇,可是拗不过母后一门心思地想嫁。

母后被迷了心窍甚至还想效仿皇祖母,劝外祖父早日辞官退隐。

皇祖母是为了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儿子,可江家与父皇仅仅只靠一门姻亲维系着。

即便外祖父真的肯走老宁国公的路,江家也不一定能有宁国公府那样好的结局。

因此江家与母后早已离心。

上一世母后去世后,舅父即刻便向封彦珩投诚。

我也怨不着舅父,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,总不能让江家上下数百口人为我和母后陪葬。

可是一笔写不出两个「江」字,表面上江家与母后还是站在一边的,所以父皇也不敢轻举妄动。

那晚父皇憋着一肚子气,离开凤仪宫后他就去徐氏那里开始了他的反抗——生孩子。

只要徐氏生下皇子,不论前朝还是后宫都要给她几分尊重。

流水似的补品药材往徐氏宫里送了一段时间后,终于有好消息传出来了。

太医诊出如嫔有孕当晚,青姑姑带着一个叫兰映的姑娘来了凤仪宫。

「一年前,兰映的姐姐被徐氏的侄子欺辱之后去找徐家要个说法,徐氏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了兰映的姐姐一顿,还叫人到处造谣说她姐姐不守妇道,没过多久她姐姐就投井了。」

「如嫔有了身孕,便让兰映去伺候你父皇,如何?」母后与我商量着。

我打量着兰映,她的相貌正是徐氏那一挂的,眉眼比徐氏还要精致一些。

况且她还比徐氏更加年轻,父皇有九成会动心。

可我觉得她为了报复徐家委身父皇属实有些可惜。

「不妥,」我想了想还是告诉母后:「徐氏身边的芳月比兰映更合适。」

6

芳月是徐氏带进宫的,徐氏对她颇为器重。

可是一朝行差踏错,芳月竟然与宫里的侍卫珠胎暗结。

上一世徐氏知道这件事后,毫不留情地让人把芳月打死了。

或许她就是怕有人拿着这个把柄要挟芳月背主。

算算日子,芳月和那侍卫的私情败露也就在两月后。

「芳月与与那侍卫本就只有死路一条,拿捏她和她的孩子,日后也会少许多麻烦。」

我正专心地想着让芳月分宠的利弊,没有注意到母后竟红了眼眶。

「玉舒,你也回来了是不是?」青姑姑带着兰映退下后,母后有些失态地抓着我的胳膊问我。

不等我回答,她又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:「疼不疼?母后看着好多血从你的伤口里涌出来,但是母后救不了你,你疼不疼?」

母后竟然知道这事?

我从母后怀里挣脱,用衣袖擦去母后脸上的眼泪:「当时是有些疼,但是如今都好了。」

「母后,你怎会知晓此事?」我倒了一杯茶水递给她。

母后接过茶水放在一边:「我去世后魂魄离体,一直在宫里游荡,那日看见你在宫门前自刎,我即便只是一缕幽魂也觉得痛彻心扉。

「你下葬那日,我突然没了意识,再睁眼便是落水醒来的时候。

「玉舒,你也是那日过来的吧?」

我听母后说起上一世的事,心口也有些发堵,再开口也有些哽咽:「母后怎知……」




     傻孩子,你忘了你小时候多调皮了?」母后说这话时语气轻松起来,「自打那日之后,你就一直老气横秋的,我是你母后,怎会看不出来端倪?」

我把自己关在婉玉宫里太久了,六七岁时是怎样的光景确实记不太清了。

「上一世我见了徐氏一眼就明白了,你父皇给我的恩宠,一半来自江家,一半来自徐氏。

「我是江家的女儿,自幼与你舅父一同读书明理,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,我接受不了。

「可那时一切已成定局,我原以为你父皇对你的疼爱是有几分真心的,所以才处处避着徐氏,只盼父皇能给你指一门好婚事。」

母后说着又泪盈于睫:「谁承想你父皇对你竟无半分怜惜,任由徐氏欺负你,后来他死了,徐氏竟还要唆使封彦珩那无耻小儿把你当作赏赐送去蛮夷……」

母后说到最后已经泣不成声。

我抱着她安慰道:「母后,上天给了我们重新来过的机会,我们应当开心才是。」

「母后就是因为太开心了,明日你舅父入宫,他也会开心的。」

母后理了理我的发髻,泪光闪闪的眼里满是笑意。

次日舅父入宫,是提前一日给母后送生辰礼来的。

「一年未见,兄长别来无恙?」母后主动地同舅父寒暄。

可舅父一开口就说要走:「臣还有公务要忙,恐怕不能在凤仪宫久留,请娘娘恕罪。」

我见状起身拉住他的衣袖唤了声「舅父」:「舅父不陪我和母后用午膳吗?父皇也很久没来了。」

舅父听了我的话难以置信地看向母后,母后轻轻地点了点头:「陛下新纳的如嫔有了身孕,近来陛下日日都陪着她。」

顿了顿继续道:「兄长可知,如嫔是陛下乳母的女儿,与陛下在宁国公府一同长大,她生得,还与我有几分相似……」

舅父沉默几瞬,重重地叹了一声:「当初是你非要嫁给陛下,你说你与陛下是两情相悦,这也怨不得别人。」

舅父嘴上这么说,可是语气已经放软了许多,母后继续道:「如嫔有孕,她若生下皇子,我便不好过了,咱们江家倒下也是早晚的事。」

「你有何打算?」

舅父终于松口,母后只说捏住了徐氏身边一个宫女的把柄,只要舅父在明日母后与众妃出宫祈福时安排那宫女承宠,日后那宫女生下孩子,便能为江家所用。

7

舅父与我们一同用了午膳,临走时突然叫了母后的闺名:「纯微,你变了。」

「兄长觉得,我是变了好还是不变的好?」母后带着几分娇嗔地与舅父打趣道。

「自当是现在这般,不拘于后庭阴私,不困于儿女情长,这才是我江家的好女儿。」

舅父十分开怀,走的时候愉悦地揉了揉我的发顶:「跟你母后多学学。」

次日是母后生辰,母后带着众嫔妃和两位公主出宫去护国寺祈福。

意料之中地,父皇借口如嫔胎像不稳将她留在了宫里。

过不了多久,他又要多一个儿子了。

是不是他的没关系,他以为是他的就行了。

从前母后也带着我们来过几次护国寺。

可是没有一次是如这次一般和谐的。

如今父皇和母后不睦已经是六宫皆知的事,外人都不敢来触母后的霉头。

况且平日里最是闹腾的贤妃和惠妃,现在整日里就围着奶团子似的玉和打转。

晚上我、贤妃和抱着玉和的惠妃在母后的厢房里为她庆贺生辰。

我给母后送了一把镶满玉石的宝剑,母后一眼就认出,正是我上一世用来自刎的那一把剑。

「公主送把剑给皇后娘娘,莫不是还盼着娘娘做个女将军?」贤妃向来心直口快。

母后现在也有兴致和她玩笑几句:「若本宫是将军,此处便是主帅营帐了。」

话音一落下,青姑姑便呈上舅父飞鸽传来的信。

母后展信一观,笑意比方才更深:「这是首战告捷了。」

贤妃和惠妃只知道是徐氏身边的芳月爬上了龙床,当下便拍手称快。

第二天到宫中,她们二人全然不像经历了舟车劳顿,马不停蹄地赶去了徐氏宫里看热闹。

母后过去「主持公道」的时候,芳月跪在地上哭得梨花带雨,徐氏靠在榻上捂着胸口喘粗气。贤妃和惠妃好心地劝慰徐氏,左一句「妹妹如今怀着身孕,芳月是你知根知底的人,能代妹妹伺候陛下也是她的福气」,右一句「妹妹宫里的人倒是忠心,晓得主子不方便,这是芳月在为妹妹分忧呢!」

徐氏被气得浑身发抖,抄起手边的茶盏就朝着芳月扔了过去。

父皇赶来的时候,芳月额角淌着血,身子一歪就倒在了父皇怀里。

「嫣桐,你从前不是这个样子的。」父皇对徐氏颇为失望,亲自把芳月抱去了太医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