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三十
几十年前, 东西坪两村家里是青砖大瓦房是五根手指头都能数出来,那会谁家盖这个,
主人家
这两样, 闲了没事谁家谁家都能聊一下午。
哪家的院子盖的周正, 那青砖可真是漂亮,瓦叠的屋檐也好看, 院子大敞快地夯实实的, 成时晒麦子稻谷那多好啊。
青砖瓦房有了, 地位就有了。
“刚分出来的时候, 黎大穷的哟,那一间茅草屋还是村里人看不下去帮忙给砌出来的,那会有个啥院子, 长得荒草都比黎周周高, 分出去了, 锅碗瓢盆都凑不齐数。”
“正主家就是他爹娘住的院子, 那会多敞快, 好几间屋, 给黎三还有个书房, 说是专门看书写字用的,你说说,黎大那会和周周住的是啥,黎三那房是屋子多的住不开。”
村里人说起这个可不困,很是有神头,不管说几次那都高兴。听的小娃娃们也高兴,哪怕知道后头啥情况,每次大人磕牙说嘴聊起来,小娃娃们都兴致勃勃往跟前扎着听。
跟听故事似得,多有意思啊。
“那会黎三还没去府县,我记得分家后
一个鳏夫,带着个小哥儿,又穷又没个男丁,地里几亩薄田,以后日子能过的哪儿没好日子,那苦日子一看就到头了。加上还有黎三黎二两家作对比。
那会黎大
“后来呢后来是不是要招官老爷了”小娃娃迫不及待提前说秃噜了嘴,这前头苦日子听久了就爱听后头气派威风的。
谁知大人却说“那还早呢。是黎大家盖青砖瓦房大院子,这是黎大自己本事,挣来的家底。”
那是黎大
别看是给主人家帮忙跑腿的事,能揽下这个事,说明此人
但黎大就跟隐形人一样,过去那几年,过的苦哈哈,灰头土脸衣裳破旧打着补丁,村里刚开始对黎大和黎周周有同情,可同情久了,那就是瞧不起瞧不上了。
黎大说盖青砖瓦房,请村里叔伯帮忙,消息一出就炸了圈。
那时候村长惊了眼,说“盖啥青砖瓦房真盖啊。”
“真盖。”
“盖几间搁我说,不然就是开了院子,屋顶换瓦片,多盖几年”
黎大定定说“都盖,后头正大三间,左右灶屋和放粮食的,都盖。”
这可让村里人好一顿惊,这么盖可费不了银子,算下来得二十三四两了吧这次之后,村里人像是第一次才认识黎大一般,没成想一声不吭,穷了这么多年,一出手就是个响亮的。
院子盖好了,黎大自此后
“你们现
“砖瓦房有了,才能踅摸个好媳妇。”村人说。
小娃娃就害臊,也有向往的。
那时候黎大院子刚盖个一半,就有媒婆踅摸过去找黎大说亲。说你鳏夫这么多年了,带个哥儿辛辛苦苦的,家里总是要有个女人给你洗衣做饭暖被窝的,我这儿有个好的,还是黄花大闺女就是家里穷了些
不过黎大没答应,哪怕后来院子都盖起来了,家里门槛能让媒婆踩踏了,是介绍什么的都有,还有介绍哥儿的因为黎大把先前介绍姑娘的都给拒了,媒婆就琢磨了下,想着黎大前头那位是个哥儿,肯定爱好这个,那就踅摸哥儿吧。
结果还是给拒了。
那时谁都不知道黎大咋想的,你说苦了小半辈子,如今屋子也盖了,黎周周也大了,这会不就是享福了,再娶一个好好过日子。谁都没想到,黎大是院子盖好出了一回风头,之后又是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,一干几年,
给黎周周招婿。
十八两银子呢。
“能盖三间大瓦房,搁
村里小子听得津津有味,对青砖大瓦房也是肃然起敬,没成想以前那时候有这个房子是这么厉害的。
“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是青砖瓦房,还有水泥房呢。”村里小子说道。
长辈笑的乐呵,“日子好了呀,以前谁敢想家家户户都能盖的起青砖瓦房的”
不提后头招婿的事,光是黎大凭本事先盖那么气派的青砖瓦房就是这个大拇指。
可能是村里人念叨说得多了,五月初时,黎大一家竟是回来了。
其实黎大那辈走的差不多了,更别提比黎大还高的辈分,村里如今都是黎周周那个辈分的多,成了老人。如今的小辈年轻人自是不知道黎家那些事太久远了,可村里盘着那么个气派的黎家大院,小辈们见了心生羡慕,回去就问家里人。
长辈知道了就说,就学,小辈们对黎大家的事,那是知道的清清的。
两村变化太大了。
“家家屋子都盖起来了。”黎大扶着下马车。
路也是水泥路,平平坦坦的。
“好像村子屋多了,热闹了。”
以前两村那是人烟稀少,屋院错落有致,还有荒地、空的,如今是两村田头旁边都起了屋院,水泥路街面上还有挑夫、货郎卖货的,虽是不如上次赶集的热闹,但村子里头有货郎挑夫,那还真是少见。
反正黎大以前
货郎走街串巷那是往镇上去的,
“如今真是大不同了。”黎大看着陌生又熟悉的景,感叹说“好啊,方便了。”
杏哥儿倒是早几年回来奔丧过他公爹婆母相继走了,对着村里变化倒是知道些,
原先那片地方荒芜,毕竟都田的那一头了,不
寡妇命苦,唯一指望就是这个儿子,家里田地都卖了带了银钱来求学,村长听闻后,就说你个寡妇怎么卖田卖地供孩子,这要是不出来不是连个遮风避雨的地儿都没了
“我亡夫是个书人,后来被拉去打仗死
“我听闻西坪村是顾大人家乡,顾大人盖了族学,就想来碰一碰试一试,顾大人仁善,他家乡村人自是不会凶恶的”
村长惊了下,便问“你是哪里的人我刚听你口音不像我们这儿,但也是中原口音的。”
“戎州边边上一个村子里。”
“我带儿子一路过来,路上吃过苦头,就学了些这边口音。”
倒是聪慧又果决的。村长对寡妇是另开了眼,便说“你那草棚子住不久人,你既是为了顾大人名气投奔而来,孩子也得了夫子考校入了学,那就是长久的事,你一寡妇我不好留你
寡妇听了当即跪下磕头,村长忙让人扶了起来。
“就是一些小事,不用这样。”
寡妇却哭,她一个寡妇人带个孩子受了磨难白眼刁难,她男人去打仗时,本村人都暗暗欺负她,还有想借机占她便宜轻薄侮辱她的,一颗菜都能打起来,自打男人没了后,
“别说我出钱盖屋,那些人恨不得把我们娘俩骨头砸了啃干净了,好把地方院子给占了过去”
其中委屈一言说不,要不是没活路了,妇人也不可能这般决绝,带着孩子低价变卖了田地投奔到这儿。至于选西坪村,那也有说头的。
“戎州那儿,州城府县百姓们都用过黎老板的货,黎老板仁善,顾大人爱民,打起来的时候,顾大人还死守了忻州城,这些我们那儿的百姓都知道。”
所以寡妇才来的,走投无路那就碰一碰。
幸好幸好。
两村村民一听,对寡妇遭遇很是同情,老人们则是默默不语,能想来的,老早时候,他们村也是这样,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穷,人穷了就没志气,穷了就刻薄斤斤计较的。
如今好了,有了族学有了祠堂,孩子们受了教,明礼懂是非,两村村风也淳朴仁厚起来了,就是村长办事说话也跟以前村长不同咯。
这是好事啊。
后来寡妇
“前年杜嫂子儿子就考上了秀才,如今
村长是远远赶了过来迎着,寒暄过后,说起杜嫂子的事,村长说“该帮的,当初盖祠堂,顾大人就说了要与人为善,要是有需要的咱们得帮一把,特意盖了前头的两间屋,这事我没敢忘,村里人都记下了。”
“盖的族学也是,黎家仁厚,老太爷您瞧瞧,咱们村里孩子有出息的多了,不说考了举人做大官,就是识字多了,去外头闯荡也是容易的。”
黎大是看着村里,听着村音,真是变化大的跟以前不同了,但现
村长说如今咱们两村风水旺了,这十来年考的秀才多了,连着外头的人也慕名而来,所以杜嫂子那边院子就盖起来,原先就杜嫂子一家。
“风水是越来越旺,还有人说咱们人杰地灵的宝地。”
其实什么宝地不宝地,那是村民日子过得殷实,心胸开了,自家孩子上了学,时日久了耳濡目染也不会再跟过去那般撕头
就说王婶子为了炉子的事,若是放
移风易俗,朝夕看不出,时日久了,成了如今的祥和风水宝地。
黎家起的好开头,族学、祠堂真没白盖。以前村民还不懂,觉得花这个钱干嘛不把钱直接给两家亲族,如今明白过来。这事李桂花当时心里嘀咕的最凶了,可她凶也没用,别说顾兆没
黎家大宅缓缓开了门,迎了主人们到来。
村民们夹道欢迎,年长的看着黎大背影,再看围绕身侧的贵人们,瞧瞧,人家孙哥婿都是伯爷呢,直到队伍影子进了大宅子,这才感叹一句“黎大伯真是有本事,当年得意的三房,现如今一天一地,不知道地底下的黎二狗夫妻俩后不后悔”
肯定肠子都悔青了。
晚矣,没用了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