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健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Z世代艺术家 > 第144章 方星河年
    第144章 方星河年

    “你好,我要报税。”

    方星河的笑脸让西城税务局的小姐姐嗷的一声叫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方、方、方星河!”

    “真的?哇!好帅!”

    “你你你好,有有有什么事需要帮助?”

    两分钟后,方星河被请到局长办公室,而税务局上上下下都得知了大明星的到来。

    “方先生,您居然亲自来办税……”

    局长挺惊讶的,在这个年月,明星不是什么特别高大上的行业,但是到了方星河的程度,显然不一样。

    “应该的。”少年腼腆一笑,“依法纳税,人人有责嘛。”

    “好好,真是好觉悟,不愧是央视点名的文化偶像啊……”局长搓着手,难掩兴奋。

    方星河的到来,于他而言,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。

    当然,主动报税这事儿,于方星河而言,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。

    这年月仇富的人很多,他在海外一波肥,不知道让多少人红眼,所以回国之后的第一件事,他决定先把税款足额缴了。

    “方先生,材料都带齐了吗?我叫税务科的专家来帮你计算税款。”

    王查理默不作声的掏出一包的文件和合同。

    方星河身上的税务问题还挺复杂的,分为个人和公司两部分,稿酬、商演、代言三大类。

    其中,稿酬收入涉及到的国内税率是11.8%,因为在国外还要缴纳当地税务,所以还有扣除项。

    商演等劳务收入一部分适用个人税率,一部分归在了公司名下,算起来也很复杂。

    代言归类为特许权使用费,20%税率-境外完税凭证=应缴纳额。

    乱七八糟的一堆搞下来,方星河缴纳了3700万税款,但这并非全部,只把代言之类的项目结清了,稿酬和活动要等到年底进行二次综合汇算。

    不过有了这张3700万的完税证明,他的目的就实现了。

    在税务局待了一下午,再出门时,门口守着两家媒体,都是老熟人。

    赵春华眼带笑意,举起话筒:“方星河,你是来缴税的吗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你昨天刚回国,今天就直奔税务局,为什么这么急?”

    “因为不懂这方面的知识,我是一个中学生,我的经纪人是一个美国人,我俩一对棒槌,所以尽早咨询及时解决,安心。”

    首都台记者横插一杠子:“这种事情有专业机构可以代办,你亲自来,是不是有一些作秀嫌疑?”

    “我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。”

    赵春华打岔:“你好像对税务问题非常重视?”

    “嗯,一来,这是我应尽的义务,二来,我的影响力决定了我必须给行业和粉丝做好正面表率,所以早处理早利索,接下来就可以轻装上阵了。”

    “能不能透露一下,大概缴纳了多少税款?”

    “不能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能不能透露一下,你接下来的计划?”

    “好好学习,考个好大学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方星河没有透露的事情,局长透露了。

    当“方星河缴税4000万”的新闻在台报双渠道同播之后,一场潜伏着的风波悄然消弥。

    10月下旬,胡润百富榜第二届榜单公布。

    上榜人数50人,上榜门槛3.5亿人民币,与去年的第一届变化不大,只是多出一个异类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这一个异类,导致这张没有什么讨论度的榜单,被几十家报纸转载。

    “师弟,你上榜了?!”

    几个师兄看报的时候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新闻。

    “什么榜?”

    “富豪榜!”

    “拿来我看看。”

    方星河接过报纸,看到了财经版上的整版新闻。

    首富仍然是荣毅仁家族,上榜财富158亿。

    第二是刘永好兄弟,第三是任正非先生,第四名到第九名都不认识,第十名陈金飞,终于又有一个熟人。

    再往下,仍然是陌生名字居多。

    这张榜单只统计了内地富商,大部分好像都没能辉煌到三十年后。

    不过房地产的崛起已经给出了信号,互联网行业同样如此,丁磊在第二十名,张朝阳三十七,大小马都未上榜。

    而方星河以6亿身价排在第36名——其实36到39都是6亿,偏偏方星河排在最前面。

    榜单一出,他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
    财经媒体纷纷质疑榜单的真实性,但是胡润信誓旦旦的道:“方星河的现金流当然没有6亿,但是他的公司估值已经远超6亿,据可靠消息,想要入股星河文化的海内外公司不下20家,最高已经开出了1亿人民币15%股份的价格……”

    “真的假的啊?”小王像是看怪物一样,瞪着方星河,“你都那么值钱了?”

    “假的。”

    方星河随口敷衍。

    确实有很多人想入股他那家星河文化,但是都没到谈价格的阶段,就被明确拒绝了。

    其实星河文化只是一个空壳子,挂着他的经纪约,持有他的两本书的版权,旗下有家80后杂志,这就是全部。

    个人官咖星网是独立公司,疼讯的股份是个人投资,都不相关。

    “星河文化按照现在的估值体系肯定不值6亿,别听他们瞎掰。”

    方星河的解释反而引来了大山的质疑:“现在新闻上都说你的经纪约贼值钱,具备难以估量的影响力。要是有人给6个亿,你就卖了算了,然后这辈子就什么都不用干了,写写书,养养花,旅旅游,多潇洒!”

    “扯淡。”

    方星河不屑撇嘴。

    他的经纪约确实是一份高价值高潜力的特殊资产,但是,买断费开价2亿,一定没人敢买。

    谁疯了吗?

    2亿买他的经纪约,按照合同上的19分成,方星河赚到20亿的时候,投资才能回本。

    谁要是有这勇气,方星河还真愿意跟他合作——哥喜欢和疯子一块儿玩。

    事实上,所谓的6亿身家,只是胡润为了热度而硬蹭。

    他成功了,方星河又被拖下水,为百富榜的知名度贡献出巨大力量。

    倘若不是方星河第一时间足额纳税,很难想象他又该受到多少炮弹轰击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“一个偶像作家根本不配赚到这么多钱”、“禁书凭什么海外出版”、“小白脸赚钱真容易”之类酸溜溜的声音仍然充满各个角落。

    富则有罪,曾是一个时代的主题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完全伤不到方星河,他早已立于不败之地。

    方粉们在网上战无不胜,往往一句话就能顶一万句——你给国家做了多少贡献?

    基本都能破防。

    如果对方恼羞成怒开始爆粗口,狂热方粉也不是不懂嘴臭——你全家卖B卖PY一万年都不如方方一年的纳税额!

    讲真,经过几次大战之后,方粉的纯度和极端程度,基本上已经是路人接受不了的程度了。

    但这都是逼出来的,这社会的恶意无处不在,并且对方星河这种人格外青睐。

    坊间沸沸扬扬的讨论着,并且根据“4000万”税费这一信息,把方星河的现金流算出来一个大概。

    2.5亿,上下不到一千万误差。

    他在日韩东南亚割到的钱,去掉当地经纪公司的分红,再去掉海外的税,再缴了国内的税,差不多就是这个数。

    不过这钱留不住,他打算都花出去。

    第一步,肯定是满足嗷嗷待哺的小马哥。

    这货好多天之前就给他打电话了:“哥!亲哥!再给兄弟们扔点包养费吧!”

    单单一个QQ秀,并不足以完全填满服务器和新业务的缺口,疼讯正准备开发邮箱,还有别的一些什么乱七八糟,每天都徘徊在缺钱边缘。

    方星河没有对他们的业务进行任何插手,只是默默打钱。

    “缺多少?”

    “多多益善!你能掏出1.5亿,大股东让你当!”

    “钱我给,大股东我不当,没必要。”

    在原本的历史中,明年6月,MIH的中国区副总裁网大为将主导疼讯最重要的一次融资,给疼讯6000万美元的估值,并支付总计3200万美元购买了46.5%的疼讯股份。

    这是互联网史上最伟大的一笔投资,网大为因此被载入中国互联网史册。

    但现在,方星河毫不犹豫的砸出去1.5亿,提前了大半年的巨额投资,彻底扫平了疼讯发展路上的资金障碍。

    11月初,方星河在深圳华强北签下协议,以个人名义拿下疼讯45%股权,同时宣布成为OICQ终身品牌代言人。

    发布会召开的时候,互联网和经济界差点被他炸碎了。

    此时,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碎加速期,纳斯达克指数跌跌不休,网易正在打“1美元股价保卫战”,所有一切关于互联网的投资均已暂停,行业进入寒冬。

    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疼讯本身也一直被负面舆论包裹——QQ无价值论,Z世代从未听闻过,但在今天的行业中,几乎是所有互联网专家的共识。

    一个聊天软件,有个屁的价值?

    财经媒体们疯了似的向方星河提问。

    “方星河,你为什么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喜欢。”

    “可那是1.5亿!”

    “我喜欢。”

    “你真的相信互联网行业能够带来足够的回报吗?QQ在这个巨大的泡沫行业里也是最劣质的资产!”

    直到记者的情绪变得激动,方星河终于正容回答了今天的第一个诘难。

    “我是OICQ的第一批用户,也是OICQ秀的第一个用户,我喜欢这种在网络上隐藏着身份与人畅所欲言的感觉,我不知道OICQ有没有价值,但我的喜欢有价值。

    我的喜欢有多重?1.5亿。

    你们不理解?这很正常,我的爱和恨,庸人承受不起。

    所以不要再问那些无聊的问题了,去报道我的任性吧!

    如果我失败了,你们可以尽情嘲笑我。

    如果我成功了,你们也不必恭维我,我只是在做一件能让我快乐的事。

    以后我还会做很多这样的事,尽快习惯我的任性吧,我们打交道的机会,还有很多很多……”

    《第一财经》和《中国经济报》等等一线财经媒体终于体会到了文化界的感觉,也意识到了采访方星河是一件何等需要坚定信念的事。

    但凡自我意识稍有不坚定,就容易被方星河把理智干废。

    全国的财经媒体甚至社会新闻都报道了方星河的这次任性,批评他的疯狂之举。

    可方粉更爱他了。

    从来没有人能够这样狂妄的闪耀着,恐怕当初盛唐的李白也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虽然很多方粉担心他亏掉好不容易赚来的钱,但是这种代入之后深入骨髓的痛快,像是独品一样令人着迷。

    疼讯倒了霉,被几乎全部的财经舆论嘲讽着。

    疼讯也捡到了大便宜,每天新增用户爆到了200万。

    一片沸沸扬扬中,烈炎山和缺德大嘴之流,再一次找到了悄咪咪抹黑方星河的角度——你赚了那么多钱,能够在那么没有意义的事情上砸出1.5亿,为什么不给穷人捐款?

    咱们国家还有好几亿百姓活在贫困中!

    类似的声音刚刚有人带头,马上就变得甚嚣尘上。

    直到方星河向吉省教育部门捐赠了5000万贫困儿童助学金,来自道德高点上的指责顿时只剩杂音。

    “如果不是我们的批评,他才舍不得呢……”

    小丑的声音,不必理会。

    倒是新闻联播又双叒叕被他惊动,派人前来采访。

    吉省上下乐坏了,宣传口哪里想过这种事,教育口更没想到,头头们热情洋溢的把他一顿夸,恨不得弄块牌子挂他身上,上书一行大字:吉省人民的好儿子。

    因为要上新闻联播,方哥的态度不再那么任性,讲了几句能播的话。

    第一个问题聚焦于数字:“方星河,你捐出了一个天文数字。”

    “多吗?”

    “很多,是改开以来个人在教育领域捐助的最高数字。”

    “但这并不是我的全部。”

    方星河轻描淡写的笑容震住了在场的所有人。

    什么叫逼格?

    你方哥张口就是装逼界的表率。

    第二个问题聚焦于理由:“为什么专门捐助贫困儿童的教育?”

    “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,也没有忘记贫困儿童求学的艰难。我写了好几篇劝学的文章,很多小丑批评我干耍嘴皮子,站着说话不腰疼,现在我有力量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了,那就做吧。”

    “做给他们看?”

    “做给所有人看,我知道我能影响到很多人,我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。”

    第三个问题开始深入:“你会不会觉得国家在这方面做的不够?”

    “确实不够,但这不是主观意愿上的不想,而是我们确实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。”

    “你真的这么想吗?很多年轻人都以批评体制为荣。”

    方星河知道这个问题因何而来——韩涵前段时间又骂教育体制不干人事了。

    他骂的那个点,倒也没骂错,只是太缺乏全局眼光。

    方星河大大方方的回道:“正确的批评当然有价值,正确的看待矛盾则是正确批评的基石。在我们国家的体制里,很多人都在混日子,但也有人在做事,每个战线都有理想主义者早已倾尽全力。

    可是人力有其极,国家的力量也一样,在这方面,我们既要看到缺点和不足,也要客观看到进步。”

    第四个问题,变得难以回应。

    “你捐了这么多钱,很容易受到排斥的,现在有一些声音对你很不友好,你有没有感到委屈?”

    想到这是新闻联播,方星河有点迟疑。

    但是再一想,你都敢问了,我有什么不敢答的?

    于是暴躁小方再次上线,开麦就喷。

    “不是他们排斥我,他们不配。是我排斥他们,不愿意跟那些蝇营狗苟的家伙同框。

    和光同尘,谁是光?谁是尘?

    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,不要脸的人我想怎么骂就怎么骂,千万别对我友好,友好也没用,在我这里,没有所谓的伸手不打笑脸人。”

    方星河把采访组征服了,但是真正播出的时候,激烈的东西一点都没放。

    “真没劲,下次再也不接受新闻联播的采访了。”

    话虽如此,可是新闻联播的全力表扬在另一个层面实在太香——又有上万中坚被转化为4级狂热粉,贡献了近亿星光。

    然后败家子一鼓作气,又给武当山道教协会捐赠了2000万大洋,用于修葺各殿,更新场馆。

    身上还剩3000万,2000万支援农安修路,一条星河路横贯南北——还没开修,名字就先定下了。

    1000万给母校三中和实验,妈的,当初赚他们十几万零花,现在一家一栋实验楼,快把大山的眼睛给笑没了。

    至此,东亚行赚到的钱一分没剩,全都花了出去,还把此前的积累全给搭进去了。

    效果嘛……挺夸张的。

    全国人民都见识到了方星河的任性。

    记者追着他采访的时候,嘴皮子直打哆嗦:“你好不容易赚来的钱,一分都不给自己留着花吗?”

    方星河摆摆手,一言不发的离去。

    懒得回答这么没劲的问题。

    逼王又把舆论界炸翻了天。

    他的形象愈发清晰,可也愈发模糊,爱聊他的人变多了,但是再也没有人敢对他下定义。

    11月底的时候,忽然有媒体提出一个概念——

    今年或许可以称之为……方星河年。

    本章完